身边好人

时间:2022-11-24 08:44:39 稿源:安徽日报

  走进淮南市田家庵区前锋新村居民曾家英的家,只见2室1厅的房子装修简单,也没有多少值钱的家当。而在老人的卧室里,却藏着一摞珍贵的捐款证明。

  “不少捐资证明我还留作纪念,有空时,看一看。”曾家英说,算起来,她已经做公益26年了。

  1945年,曾家英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优良的家风,塑造了她乐于助人的品德。1996年,退休后的她,放弃了清闲生活,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

  曾家英的助学路是从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齐王庙小学开始的,这里曾是她祖辈兴办的学校。当时,齐王庙小学地处偏远,在校学生多是留守儿童,不少孩子因家庭困难而缺衣少穿。她了解相关情况后,便从中挑选了几个孩子进行长期资助,给孩子买些衣服、日用品,捐助一点学费。

  这次资助令曾家英想了很多:既然潘集区有困难孩子,那其他偏远地方肯定也有。于是,她开始留意收集报纸、电视上有关困难孩子的信息,捐资助学的地方也从潘集区延伸至其他县区,从淮南市内到市外,从安徽省内到省外。

  2005年和2006年,曾家英还两次前往海拔4000多米、没有公路、没有水电的藏族学校看望资助的孩子。一路上充满着危险、劳顿、高原反应,每次来回奔波十几天,年轻人都难以忍受,而她却坚持了下来。

  曾家英每个月退休金有5000多元,每月退休金到账时,她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把资助款和衣服等物品一笔笔寄走,只给自己留下500元生活费。“老伴也有退休金,儿女都不用我们操心,对我做公益都很支持,我没啥顾虑的。”曾家英说。

  除了捐资助学,一有空时曾家英就跟着淮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有一次晚上9点半,她刚从凤台县回到位于淮南市区的家中,得知次日一早,市红十字会要到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乡村学校考察、帮扶,她坚决要求一同前去。和年轻的志愿者们一道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奔波两天,行程近千公里,其中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她也一点没掉队。

  如今,曾家英已经78岁了,不少人也劝她,年龄大了不要这么奔波。可她却说:“只要我腿脚还能走,还是会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26年来,曾家英累计捐资助学、爱心捐款等超过100万元。前不久,她被评为“安徽好人”。(李明杰)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