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时间:2023-03-03 08:55:54 稿源:黄山日报

  信息时代,年轻人的通信方式大都选择移动电话和网络视频等方式。但就在大山深处的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有一名名叫汪锡熊的老党员,他曾义无反顾接过祖辈、父辈的“接力棒”,坚持为当地村民代送信件、包裹,当起了不收取任何报酬的“山中信使”,把传统的送信等工作干得出色出彩。在当地,三代人连续57年为村民免费送信的佳话,正温暖着每家每户的村民心田。汪锡熊家庭因此获评黄山市文明家庭,其个人荣获“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皖南山区里的村子比较分散,再加上上世纪60年代交通还不够发达,村民往来的邮件总有延迟。1967年,乡镇的邮递员找到汪锡熊的祖父汪蓉舫,请他为邮局做邮政代办,将邮件分发到村民手中。热心肠的汪蓉舫想都没想就爽快答应,每天挨家挨户送邮件,一干就是15年。等到1982年,汪锡熊的父亲汪恒运一次回家,看到年老体弱的父亲早已行动不便却仍在派送邮件,于是于心不忍揽下了父亲的活,这一干又是22年。据汪锡熊介绍,改革开放后,邮件激增,特别是多了不少来自国外和港澳台的邮件,寄件人大多离家多年,收件地址和名字很多对不上,无法投递。他的父亲就来回奔波、仔细打听,让许多信件“起死回生”。汪锡熊始终记得:2009年父亲在临终前,还拉着他的手嘱咐道:“送信的事要一直做下去,这是我们家对村民的承诺!”

  就这样,汪锡熊成了不穿邮政工装,不拿薪水的邮递员。在村民的印象里,汪锡熊总是穿着一件几近褪色的旧军衣和一双沾满泥土的旧军鞋,每天在3000多人的村子中步行数公里,为的就是准确地将信件和包裹准确送达。他说:“每天上午,我都会守在家中等待邮递员过来,只要有村民信件,我都会及时准确送到村民手中。一般午饭和晚饭时间,田间干活的农民都回家了,这时候送信最好。”当有人问这十几年的坚守是否辛苦时,他都憨憨地笑着说:“这又不是什么工作,又不耽误什么时间。”对于重要的信件,汪锡熊则特别重视,他说:“虽然现在信件和报纸少了些,但每年寒暑假,有许多学生的成绩单是邮寄过来的,还有少量的公函。这些对收件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信件,我都毫不含糊将每一件邮件第一时间准确送到村民手中。”

  除了送信、包裹的任务外,汪锡熊还拓展了自己的“业务”:他还时常走街串巷,给大家讲讲政府的新的政策,帮助调解村民中间一些矛盾纠纷。村民们对他的评价是:“汪老为人实在,又当过村干部,大家都信任他。哪个家里有点什么事,邻里之间有什么疙瘩,也都愿意听他的。”

  如今,汪锡熊也75岁了。子女们关心他的身体,一个个都劝他到城里一块住,老人家也该享享福了。可谁知汪锡熊一口回绝:“我是一名党员,只要我身体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子女们拗不过他的倔劲儿,但从汪锡熊老人家的眼睛里,读懂了这位普通乡间老人眼中充满的朴素的信仰和情怀。(钟伟)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