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时间:2023-06-10 13:57:34 稿源:安庆日报

  因孩子身患心智障碍,徐晓健在心智障碍残疾人服务领域工作了10年,先后创办4家公益服务组织,致力于关爱帮扶心智障碍人群,她也因此获得“安徽省最美家庭”“安庆好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如今,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心智障碍群体。

  “农村心智障碍人士因行为能力不受控,需要专业团队帮助他们搭建相应的知识系统,以便更好融入社会,但农村条件有限,无法提供有效支持。”徐晓健说。

  2018年,徐晓健把自己的社会工作“搬”到了农村,在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建立了社工站。

  “你看我养的猪,养的肥吧。”6月4日11时,徐晓健刚走进汪翠萍(化名)家,汪翠萍就拉着她的手,把她带到猪圈旁,“炫耀”起自己养的大黑猪。汪翠萍一家三口都是心智障碍者,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汪翠萍的丈夫和儿子负责看管一片鱼塘,汪翠萍则在家养猪和鸡。

  “别看现在似乎顺风顺水,但最初那两年很难熬。”徐晓健说。社工站刚成立时,徐晓健尝试提供托养服务,但因成本高、资金不足,坚持了一年多后,社工站转为提供上门帮扶服务,重点为受帮扶者提供精神慰藉,但在推广时阻力重重。

  “他们的情绪表达很直白,说不理你就不理你。”徐晓健介绍,大部分农村心智障碍人士接触外界少,对陌生人十分抵触,有些甚至会躲起来,“而其监护人和家人、邻居等自然支持者对社会工作不了解,也有一定的防范心理。”

  当时,很多农村家庭对帮扶的认识局限在较为直接的物质帮助上,于是徐晓健为心智障碍人士发放鸡苗、鸭苗、果树苗,并联系对接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户均年增收约3000元,逐渐和受帮扶者建立起了互信关系。

  “物质只是帮扶的一个方面,核心理念还是助人自助,让其可以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只有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徐晓健说。

  2020年10月,徐晓健关于农村帮扶的项目申请通过,得到了三年的项目资金。目前,徐晓健的农村心智障碍人士帮扶项目已有51个服务对象,每月提供上门服务32户,居家就业25人,企业就业5人。

  此外,徐晓健还注重培养农村大龄心智障碍人士的购物技能、金钱管理等生存能力,努力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为什么要哭呢?我希望这个群体给社会的印象是阳光的,是充满欢笑的。”在徐晓健心中,平等才是特殊群体真正需要的。(见习记者 管炜)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