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时间:2023-08-02 11:06:09 稿源:江淮晨报

  赵永华和老伴、儿媳擦拭墓碑。

  ◤在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近十年如一日,倾情烈士陵园建设,坚持义务守护陵园,讲述烈士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这位老人叫赵永华。◢

  带头捐款,推动修缮烈士陵园

  7月30日,在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马庄村一处山坡下,在满目苍松翠柏的掩映中,一座8米高、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在马庄烈士陵园里高高矗立着。纪念碑的后方,是整齐排列的6座烈士陵墓。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这个烈士陵园兴建于2014年,于2015年清明节全面建成。”陵园建设的发起人、义务守陵人赵永华介绍。

  “没有赵师傅,就没有马庄烈士陵园。”住在陵园附近马庄村的78岁老人董雪云说,赵永华热心兴建烈士陵园、倾情守护烈士英灵的事迹,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每每提起,不少人都能如数家珍。

  2014年清明节前,符离镇居民赵永华和杨志洲偶然路过符离镇马庄村,发现村头的荒草中有几座坟冢,坟冢前的墓碑写有某某烈士的字样。村民用石块简单地将烈士墓围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烈士墓。看着简陋得几近荒凉的烈士“陵园”,赵永华和师傅杨志洲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即便是个人出资,也要把这个烈士“陵园”修缮一下。

  赵永华决定自己修缮烈士陵园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也纷纷加入了整修烈士陵园的行列。赵永华带头捐款了10000元,随后,又先后收到45位热心人的慷慨解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总计筹得捐款近23万元,其中,光是当地刘老二烧鸡厂就捐出了80000元。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烈士陵园的大门和道路修建好了,设立了宣传牌匾,松柏等树木也种了,陵园里还建起了一座8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由原来的20多平方米,一下扩建为3000多平方米,焕然一新。2015年,新的烈士陵园正式建成后,经过商议,赵永华和杨志洲决定做陵园的守护人。

  2019年3月,杨志洲不幸辞世,享年95岁。送走老师傅后,赵永华便独自担起了守护烈士陵园、管理维修的任务。

  义务维护,带领全家守护陵园

  赵永华的家距离陵园2.5公里,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往返在家里和陵园之间,成为了一名不拿工资的陵园守护人。

  在做好陵园守护和管理的同时,赵永华还主动担任烈士陵园的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为每位到访者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传承烈士精神。每年清明节期间,往往会有来自机关、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群众5000人左右前来祭拜,赵永华有时要连续讲解三四场,虽然忙碌,他从来没有漏掉一次讲述烈士故事的机会。“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血染的历史,让后代了解烈士故事,再累也值得。”

  据赵永华介绍,马庄烈士陵园安葬有6名烈士,其中5名是在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1名是抗美援朝的烈士。“他们都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好教材。”

  2018年1月,赵永华和老伴去朝鲜旅游时,还特地赶到当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今年“八一”前夕,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已经81岁高龄的赵永华和老伴一起,出资制作条幅、购买花圈,同其他群众一起深切悼念革命先烈,并认真擦拭每一块墓碑,为陵园清除杂草。

  随着赵永华年纪的增长,管理和维护陵园的工作逐渐变得有点吃力。于是,老伴便主动帮他修剪花草,清洗墓碑上的灰尘。儿子、儿媳和孙子在赵永华的带领下,后来也加入到守护陵园的队伍中。“我理解和支持父亲,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会将父亲的做法和精神向后代传承下去。”儿子赵世强说。

  赵永华和家人热心公益事业,无私修建、守护陵园的事迹,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他和他的家庭先后被评为“埇桥好人”“宿州市最美家庭”“安徽省最美家庭”。(记者 任海怡 通讯员 曹杰)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