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时间:2023-10-13 09:45:50 稿源:合肥晚报

  在合肥,提起梨花巷,不少人都耳熟能详。在距离梨树十几米的道路一侧,今年66岁的蒋同扣也“扎根”了快7年的时间。

  经营“爱心早餐车”以来,她的摊位上一直挂着醒目的广告牌,红底黄字:“80岁以上老人、10岁以下儿童、持有献血证等人免费吃”。

  从送出第一份豆腐脑至今,她已经不记得送出了多少份了。10月7日,“爱心早餐车”旁边的门面房换上了新的招牌。

  老人糊口的豆脑摊,也是爱心摊位

  “奶奶,来份豆腐脑。多少钱?”

  “小朋友,直接拿去。慢点吃,别烫着。”

  环卫工人刚刚清扫完街道,正在道路一侧忙碌的蒋同扣,就从“爱心早餐车”里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递给了小朋友。

  虽然与路边其他的摊位看上去并无两样,但是只要路过的行人瞧见,还是忍不住瞄上几眼。

  “我这摊位上字多,大家有时候会看。”蒋同扣开起了玩笑。与其他摊位不同的是,蒋同扣的“爱心早餐车”上没有标注价格,更多的是“免费”。

  说起这个“爱心早餐车”,对蒋同扣来说“并不轻松”。每天凌晨三点左右,蒋同扣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些年,还真不知道睡个懒觉是啥滋味。”蒋同扣一边忙活着,嘴上也念叨起来,虽然是凌晨三点起床,但时间还是不够用。

  先得将豆子淘洗干净,再来拣豆壳,最后做成豆腐脑。有时还要弄点辅料。“现在这个季节还好,等到冬天,干完活还像在夜里一样。”听蒋同扣说着,感觉每天的工作都像是按流程干活,但也得花功夫且心细。

  等到清晨5点多,蒋同扣就推车出门了。别看夜里刚下了一场雨,也许巷子没多少行人,但是哪怕出门是刮风下雨的天气,蒋同扣照常准时出现在熟悉的“老地方”。

  豆腐脑是小本生意,如果当天客人多,兴许能赚个百来块钱。可偏偏蒋同扣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顾客正准备付钱,就被她伸手打断了。“付什么钱哦,没看对你‘免费’吗?”

  蒋同扣说出的“免费”,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岁的孩童,以及持有献血证的市民等等。

  遇到了残疾人士,或者衣着陈旧的行人,蒋同扣也会毫不犹豫地降低门槛。有时都会主动喊住人家问需不需要一份早餐,“都不收钱,让他们尝一尝我就很开心。”

  说起爱心摊位,亏得有个“傻”儿子

  一位老人,为何要不断地免费送出豆腐脑?这还得从多年前的事情说起。

  蒋同扣的儿子还在上小学时,丈夫就因病去世。“我儿子1982年出生,丈夫1984年就患病,一病不起。”聊起往事,蒋同扣放低了声音。

  当时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做保洁、卖冰棒、摆摊卖臭豆腐……那时不仅要顾家里大的,还得想办法挣钱养儿子。

  早年间,蒋同扣就在学校门口卖小吃,价格不贵,每份一元。到了放学的时候,小摊前都围着不少学生。

  后来,就开始慢慢地有学生提出只想要半份,“刚开始我很纳闷,别人都是买一份,但是就固定那么几个学生,每次只要半份。”现在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蒋同扣卖起了关子。

  “你猜怎么着,他们不是想要买小吃,而是喜欢我配小吃的汤。”原来,蒋同扣的小吃都配有一份汤,而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汤的味道,所以才有只买半份的说法。

  蒋同扣当时也弄不明白,还是儿子从那些学生口中打听到的。于是,儿子就和她说,他很能理解这些孩子,希望以后如果还有来买半份的学生,问问他是真的想吃小吃还是只想要一小份汤,只要汤的学生,就直接免费。

  从那以后,每次只要有学生光顾,蒋同扣一定都会问清学生的需求,有时卖上一份小吃,都会单独送上一碗免费的汤。

  过了几年,儿子也很争气,考上了大学,现如今在一家律所工作。蒋同扣就想做点稳妥的营生,不一定要图多少收入,起码以后不给孩子添麻烦。“之前摆摊卖过臭豆腐,我就想着要不再支个摊卖豆腐脑。”

  就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前些年家庭困难期间,社会的帮助、政府还有社会爱心人士,以及街坊邻居对蒋同扣的关照,让她也在心里有了想法,“这次,让我也找机会来回馈大家的温暖。”

  早上出摊,到了九点多,蒋同扣就开始打包豆腐脑,依次排列了十几份。“这是送到附近献血站的。”从摆摊到现在,这是蒋同扣雷打不动的事情。

  在她看来,献血助人是人间大爱,自己年龄大了,不能和别人一样献血,那就做点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来回馈他人。

  在献血站里,工作人员看到蒋同扣来了,都熟络地聊起了家常。“她是个热心肠。”献血站的工作人员接过豆腐脑,蒋同扣有时不光是来省立医院对面的献血站,还会去步行街附近的献血点。

  和蒋同扣认识有四五年了,大家都知道她的性格。只要能帮助到别人,蒋同扣从来不说二话。“确实很厉害,十几年都是这样的热心肠。”

  收摊回家后,蒋同扣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火车站做引导员、敬老院里给老人剪头发,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8年3月,蒋同扣还签署了捐献遗体协议。

  从简易摊位到店铺经营,爱心仍在继续

  10月7日,“爱心早餐车”旁边的门面房换上了新的招牌。

  前段时间,蒋同扣就将这间门面房租了下来。她决定以后不仅要将小摊经营下去,心里又有了别的打算。

  梨花巷就在安徽省立医院附近,每天蒋同扣都能碰上许多求医问药的患者,或是生活拮据的病患家属。这时她就会想起自己当年的境况,“那时候我丈夫生病,孩子也刚出生,知道那份不容易。”

  于是,她就希望这些来到合肥看病的外地人,能够有个落脚点。不说可以提供住的地方,起码可以在饮食上得到改善。

  “特别是生病的人,更需要营养。”蒋同扣说自己是过来人,之前是没有能力,现在能帮到别人,自己就要使出力气。

  思前想后,蒋同扣决定打造“爱心厨房”。这样的话,就能继续为病人、献血志愿者等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食物和服务。

  这个主意一出,让蒋同扣没想到的是,竟遭到了儿子的反对。原本是她献爱心路上的“启蒙老师”,现在却成了“绊脚石”。

  其实,儿子的顾虑也并非全无道理。“他说我现在年纪大了,弄个店面忙不过来。”蒋同扣知道这是儿子心疼自己。

  但是她早就想过,比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忙点都不值一提。于是,她就和儿子坐下来沟通,最终,也得到了儿子的支持。

  现在说起梨花巷,“爱心早餐车”也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如果你走进这间“爱心厨房”,除了干净整洁的桌椅餐具,还有挂满整面墙壁的锦旗和奖状。

  蒋同扣说,自己没上过学,也不认得几个字,在她看来,自己没啥本事。但是,豆腐脑她还会继续送下去。“力所能及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记者 王书浒/文 吴翰林/摄)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