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时间:2024-03-18 10:39:38 稿源:安庆日报

  初春的大别山,还未退去寒意。3月14日一大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67岁的储德素就和往常一样起床,穿上自己的破棉袄,将前一天的剩菜剩饭用锅灶加热,匆匆吃完早饭,便开着他的三轮车,开始了走村串户回收废品的“工作”。

  一元、两元……在农村,回收废品只能赚取微薄的“差价”。但这么多年来,储德素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这样一元、两元攒下来的。

  储德素是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村民。2008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岳西县红十字会“报到”,少则100元、多则1000元,向贫困地区捐款,1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从电视里看到灾区泪眼蒙眬的孩子,储德素的心揪成一团。储德素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曾经吃过糠粑、苦菜充饥,知道苦的味道。“我吃过百家饭,最看不得别人受苦,我想帮帮他们。”一开始,他不知道如何捐款,便揣着钱在街上找,看到有单位设立了向灾区献爱心的捐款点,就把自己所有积蓄1000元全部捐了出去。

  后来,储德素托朋友打听得知岳西县红十字会能接收捐款。从那以后,他便对捐款“上瘾”了。再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储德素不能再干农活了。他就买来一辆三轮车,每天走街串巷收废品赚取微薄利润。每个月初,他把废品送到收购站,拿到钱后,便直奔县红十字会。

  “您家条件也不是很好,少捐一点吧?”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劝他。“没事,儿子、媳妇在深圳打工,我自己能养活自己,够了。”储德素总是笑呵呵地回答。

  16年过去了,除了丢失的,现存的捐款单可以铺满一整张八仙桌。16年具体捐了多少钱,他不知道,也没具体统计过。

  但16年过去了,储德素家的新房已经成了旧房,却仍然没有装修,家里几样家具还是收废品收来的;他身上的衣服很破旧,已经十来年没买过新衣;他一日三餐清汤寡水,基本上是一顿饭一个菜就打发了;因为常年收废品,他的手看起来又脏又黑,洗也洗不掉……

  “别人收废品能赚钱,储大爷却赚不到钱。”村民看到他这个样子,都见怪不怪,说:“他称秤不克斤扣两,还从不‘拿’村民家门口的塑料瓶子、铁罐子。”采访中,村民们对储德素老人无不交口称赞,他们知道储大爷是个好人,知道他经常捐款,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拾荒老人已“偷偷摸摸”捐款16年,从未间断。

  储德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着高尚的道德,过着朴素的生活,拥有普通却闪光的人生。(记者 江月 通讯员 王云峰 吴均奇)

  ■编后:

  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储德素老人靠着一辆三轮车、一沓编织袋拾荒攒下的微薄收入,捐款行善、扶危济困16年。每弯一次腰,就能多挣几分钱,正是这成千上万次的“累与苦”,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和光亮。

  而老人陈旧的家具、破旧的衣裳、简单的三餐……其近乎苛刻的俭朴生活与对他人的大方慷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凡人善举动人心。正如文章所说:储德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着高尚的道德,过着朴素的生活,拥有普通却闪光的人生。

  他就是安庆的“白方礼”。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