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时间:2020-07-08 10:03:09 稿源:安徽日报

  近日,安徽省网信办在全国网信系统首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从纪律要求、程序规范、产品准入、质量把关、传播监管等方面,给领导干部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立下规矩。

  疫情期间,各地领导干部纷纷走进直播间,化身“主播”,“代言”当地特色产品。形式新颖,加上领导干部不遗余力吆喝,一时间流量激增,销量大涨,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也融洽了干群关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触网直播,少数地方出现流量注水、销量造假、大搞摊派等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显露,此时出台相关规定,及时且必要。

  把好“质量关”,不怕“货比三家”。领导干部走进大棚直播带货,某种程度上是为农产品提升影响力,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正因如此,直播所带的“货”,必须是信得过的产品。网络是公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推销产品,没有实力不行。实力从何而来?可靠的质量无疑是最好的保证。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必须把好“质量关”,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严防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直播官员及政府公信力。

  把好“形象关”,不搞硬性摊派。个别地方举办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要求全县干部最低消费50元”,还有的地方要求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并将相关凭证上交。直播带货的“好经”不能被念歪了,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要走出作秀误区。领导干部之所以参加直播带货,是为了解决特殊情况下农产品销售问题。但少数人却将直播平台当成自己的秀场。直播没人气,产品卖不出去,都是没面子的事,硬性摊派现象因此滋生。注水直播一旦被发现,领导干部既丢“面子”,更丢“里子”,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令人深恶痛绝,必须禁止。

  把好“廉洁关”,严禁损害“亲”“清”政商关系行为。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要厘清公益与商业的区别。直播带货本身是一种商业运作,但对领导干部来说,“零”商业化、纯公益性是参与直播带货的前提。领导干部要摒弃私念,专心帮助群众把农产品卖出去,把一方山水推销出去,让群众受益,绝不能趁直播之机谋取个人私利,而且要珍惜直播机会,直播带货前认真准备,带货过程中诚信推荐,产品售出后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维护政府公信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确实能解决一时的农产品销售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乡村振兴、农民致富不能靠领导干部一场直播带货来解决。领导干部应把更多精力用到谋划农村长远发展上,在农村产业转型上多下力气,为乡村发展“造血”,帮助企业生产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至于直播带货的销售工作,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做更为合适。(丁贤飞)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