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时间:2020-10-29 09:10:13 稿源:中安在线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地铁不少车厢内都贴出“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标识。据上海交通委官网公开信息显示,12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对此,不少市民都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影响,应该尊重他人,保持安静。

  “地铁禁止手机外放”的消息,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百度热搜榜上,这一消息持续升高。显然,对于多数民众而言,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共同的希望。而这一消息的关注程度之高,也从反面说明,在地铁与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当中保持安静,又是何其之难。

  如果说,若干年之前还只是大声喧哗,使得车厢等场合难以安静,那么,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则使得这样的嘈杂愈烈。无论是车站还是车厢,我们总是能够听到各类嘈杂,而手机的外放,显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一些人只顾自己享受而根本没有公共意识,他们倒是乐在其中,他人却是备受煎熬。尤其是,当许多人忙碌一天之后,原本想着静静地休息片刻,各类外放的此起彼伏,不仅让这个静静地休息化为泡影,更是加重了烦躁情绪。一些矛盾,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冲突也往往由此而成。

  公众场合保持应有的安静,应该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标配,只是,“法无禁止则可为”,就此而言,对各类外放乐在其中者,其他乘客即使烦躁不安甚至是义愤填膺,可能也只得忍着。因此,我们在提倡安静的同时,确实有必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明确禁止。

  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网络当中,不乏赞颂国外民众素质如何之高的论调,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素质高的背后,都是法律的规范与约束。其严苛程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最为典型的事例当属,新加坡的文明就是罚出来的,这已经成为世界公认。

  当然,这些做法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禁与导的双管齐下,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与践行。依法“护静”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做好引导民众“爱静”“乐静”“守静”的功课。这除了地铁等场合出台规章制度依法“护静”,还需要将关注的目光投身地铁车厢之外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无论是引导还是禁止,要想营造安静的公共环境,要想让“爱静”“乐静”“守静”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标配,仅仅着眼于地铁或者是高铁,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我们越来越重视文明的前提下,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必须成为社会的共识,所以,面对包括肆意外放等行为,我们必须狠狠地念一念紧箍咒了。(范德洲)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