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时间:2021-10-13 09:29:07 稿源:新安晚报

  在招聘会上,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告诉记者,在她上周参加深圳一所中学教师岗位面试时,生物教师岗位面试7个人中4个人是博士,化学教师岗位的面试者全是博士。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秋季招聘的旺季。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市场上,教师相关岗位的竞争异常激烈。在一些城市,中学教师面试者过半为博士。(10月11日中新社)

  教师是个好职业,并且似乎还在持续向好;教师招聘竞争激烈,而且越来越激烈。清北博士竞聘中学教职,于声名显赫的“深圳四校”而言,不过是早已有之的常规操作。但作为旁观者的局外人,还是每每都被惊掉下巴。以往,我们说此类案例有其特殊性,并不代表一般性现象。然而时至今日,一个显然的趋势是,教师招录、师资供给的整个格局,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深圳化”了。名校硕博竞相涌入中小学教师岗位,愈发稀松平常。

  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招聘的平均门槛是在不断拉抬的。以一二线城市为例,公办学校招人,前些年本科学历就可得到求职入场券,而近些年来“硕士及以上”,几乎成为标配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必然结果。毕竟,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升,各行各业招聘的学历要求都高了,中小学教师岗位只是“水涨船高”得更快一点而已。之于此,简单解读为“内卷”或“高能低就”都是有失公允的。

  如今,在高校内部“教师热”蔚然成风,甚至成为了一种超越专业的趋同性选择。名校毕业生,本就“考力”爆棚,无论是考教资还是考编制,往往具有碾压性优势。他们蜂拥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很容易构成一种“降维打击”。优秀精英人才的进入,对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无疑是大大的利好。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相当一部分正统出身的师范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群体,很可能被从优质的教职岗位挤出,转而去第二选择、第三选择领域就业。

  个体固然有择业自由,名校硕博加入中小学工作,当然也能大大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然而毋庸讳言的是,相比于进入科研等领域,名校硕博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其边际产出势必是要小很多的。现有高等教育的结构设计、院系设置,天然是内嵌有特定的“功能预期”和“未来分工”。若是名校精英大范围跳脱于这种预设秩序就业,跨界、跨赛道“转场”,势必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关乎自我价值实现,也关涉产学研的衔接与效用最大化。

  必须尊重名校硕博竞相去当中小学教师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坦诚地“直面问题”,去反思为何这一金字塔顶部的精英,不愿意优先选择那些更具开创性、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工作。是不是工作环境不够好、游戏规则不公平、制度激励不到位?厘清这些疑问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远比抽象地探讨“内卷”或“高能低就”有意义得多。(然玉)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