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时间:2022-07-26 10:08:01 稿源:新安晚报

  近日,“新疆被全国游客挤爆了”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随之而来的,是独库公路垃圾遍地的消息也登上了热搜。有人发现,游客离去后,在独库公路两边全都是没有收拾的垃圾,24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公众号“新疆是个好地方”发文呼吁:请不要让独库公路变成垃圾场!(7月25日澎湃新闻)

  独库公路曾被誉为“全国最美公路”,它串联起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天山大峡谷等多个知名景区,随着近段时间西北旅游热的兴起,独库公路也迎来了游客的疯狂涌入。而人多的地方,也容易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比如不少人就反映,在独库公路看见垃圾乱扔,尤其在停车区、休息站等场所,食品袋、塑料瓶遍地都是,有好心游客拿着袋子捡却发现根本捡不完。这足以说明,独库公路垃圾遍地问题,其中有个别人的素质原因,但又不应该仅仅限于素质范畴讨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独库公路不是第一个遭不文明行为侵袭的地方。早在之前,全国大小景区或者名胜古迹,大多都遭遇过类似破坏和污染问题,其实它们遵循的逻辑是一样的,即法不责众。此次在独库公路扔垃圾,就是在脱离监管的情况下暴露出的集体公德心缺失。

  事实上,聚焦和治理不文明行为,每个人都不应该缺席。不文明行为反复发生,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游客,在景区游览时,如果劝阻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反而会被视之多管闲事。这种与己无关的思想,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们对于公共环境的责任感阙如,滋生了不文明现象存在的土壤和蔓延的空间。

  需要强调,倡导绿色文明出行的同时,一些旅游景区和运营、维护景区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及时做好准备,当游客量激增时,通过一些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良好的旅游环境,向游客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然后再从技术和行为约束上考量,厘清游客公共意识淡薄和景区监管力度不够的关键问题。游客既要带着公德心、同理心去约束自己,也要带着一种公共责任感去提醒和劝诫他人,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氛围。

  克凡/文毕传国/图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