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时间:2023-12-07 13:20:56 稿源:安徽日报

  现如今,走进饭店简简单单吃个饭,成了一种奢望。有的饭店没有纸质菜单,想要点餐得先掏出手机扫码,然后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号,最后还要加企业微信号……环环相扣,层层诱导,甚至还要顾客提交个人的姓名、电话,甚至身份证、地址等信息。

  商家如此“热心好奇”到底为何?无它,有利可图而已。“扫一扫”看上去是一个简单动作,背后却是一次看不见的诚信测试。

  一些商家机关算尽,获取各种个人信息,为消费者“精准画像”,主打一个“私域流量”以便二次营销。从此以后,时不时推送一些优惠活动等,提升消费者黏性。然而,商家的如意算盘打歪了方向,顾客的真心实意终究是错付了,通过这种手段变相强制获取顾客个人信息,非但不会提升用户黏性,反而令顾客避之不及。

  我对你言听计从,你却对我别有用心。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操作手法,不仅破坏了诚信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红线。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经消费者同意。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更是明确规定,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点餐事小,个人信息保护事大。手机扫一扫,隐私被偷走,消费者苦“扫码点餐”久矣。

  消费者不应总是沉默,要对变相强制获取个人信息说“不”。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北京的孔某在一家餐饮店消费时,被商家变相强制获取个人信息,遂将该商家起诉至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商家相关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需向孔某进行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其公证费用5000元。

  我们为主动维权拍手叫好,更期待有关职能部门能主动作为,加大对相关餐饮企业的监督处罚力度,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引和规范,并将提供技术平台的服务商纳入常态化监管。

  对商家来说,应以诚信为本。切勿因小失大,触碰法律底线。商家在设置扫码点餐程序时,应当以实现点餐、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若超出点餐必要范围、强制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总之,尊重消费者,用心服务消费者才是提升用户黏性的“王道”。现实中红红火火、长长久久的餐饮企业,没有一家是靠“小聪明”来立足商场的。唯有踏踏实实构建友好型服务就餐环境,才会让消费者一次又一次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张 岳)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