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

时间:2021-01-19 17:03:47 稿源:合肥晚报

  合肥师范附小二小开展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戏曲文化教育。 

  孩子下午放学太早无人接送?这是曾经困扰不少合肥家长的难题。从2017年开始,合肥开始试点“课后三点半公益项目”,到如今全市338所中小学已全面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惠及39.3万中小学生。在解决家长们接送难题的同时,合肥市还在探索“普惠+个性”的多元模式,让学生们可选的课程更多、兴趣更广。 

  “课后三点半”让随迁子女们的放学时间更丰富 

  建于2014年的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其随迁子女占85%以上。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因生活条件所限,大多数课余生活单调,没有特长、爱好,甚至缺乏自信。 

  如何帮随迁子女们建立自信?拓宽他们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始了一番新探索。 

  经过多方努力校内建起了城市少年宫,又利用各种资源请来老师,先后开设了竹笛、曲艺、花样篮球、羽毛球等课程,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推进素质教育,2019年初,学校又在合肥市率先试点“三点半课堂”。 

  “三点半课堂”不收费,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报名。 

  试行以来,学校创新做法引入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了面塑、剪纸班,来校指导的老师均为非遗传人;在此基础上,又开设了曲艺、灯谜等课程,授课老师有国家一级演员刘小黎等;不仅如此,课后的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等各种兴趣班,更是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这些非遗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更丰富了课后的兴趣爱好。”在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校长黄晓静眼里,这些学生们的改变很是明显,不仅是脸上笑容变多、平时活动上的表演也更为自信。 

  从先行试点到广泛覆盖,已惠及全市39.3万中小学生 

  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的“课后三点半”只是全市试点这一服务的一处缩影。 

  从庐阳区的“放心班”全覆盖到2017年全市首批遴选20所学校开展“三点半课程”,2019年、2020年“课后三点半服务”被政府连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20年底,全市338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39.3万中小学生享受课后服务成果。 

  从先行试点到广泛覆盖,这一“民生实事”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赞誉,同时,也迎来了更多挑战。比如,学生的“个性化课程”如何满足?教师看护如何给予补助?能不能引入第三方机构进校培训? 

  为解决这些难题,去年,《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为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出合肥市中小学实行“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这让课后服务主体由学校的单一主体变为多样化模式,既增加了课后服务资源的多元性,也提升了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质量。 

  “普惠托管”政府买单,个性化课程家长承担部分费用 

  “课后三点半”的课程越来越多,投入的师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成本如何分担? 

  面对这一实际难题,市教育部门和一些学校率先探索,合肥市此次出台的政策也给出“答案”。 

  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参加。其中,“普惠托管”所需经费由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实际参与学生数,按照不低于150元/学期·生标准给予保障。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可给予适当补助。第三方机构进校提供“个性化课程”产生的成本,在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水电等基础上由自愿参加的家长承担,由每生按不超过600元/学期(不含耗材费)缴纳;需使用耗材的,应明确耗材具体标准,由家长自行购买或在学校的监督下委托开课机构购买。 

  “个性化”课程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如今合肥市的“三点半课程”不仅解决了学生放学早无人接的难题,更拓宽服务内涵让素质教育在学校遍地开花。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