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 文明单位

时间:2021-05-26 17:24:54 稿源:黄山文明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山市气象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在“气象科普宣传、气象防灾减灾、旅游气象服务和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中,依托高比例党员、青年队伍,持续加码升级创新,创建气象服务品牌,打造气象“零距离”服务群众新样板。

  一、创新“科普宣传服务端”,变“粗放型”为“精准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线上研发黄山气象科普活动平台,每月根据气候特点,制定不同专题气象科普“清单”,确保内容精准。线下建立气象科普预约机制,每月固定举办1期“气象科普大讲堂”活动,将科普大餐送进学校、图书馆、社区、乡村等地,确保对象精准。在“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纪念活动开放场地,接待社会公众来访参观30余场次,发放专题宣传资料5000余份,确保形式精准。

  二、扩能“防灾减灾服务端”,变“后防式”为“前哨式”。与拟申报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的社区、气象灾害易发区风险区乡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气象指导员”联系制度,通过实时在线服务、每月一走访、每季一活动等精准指导帮扶,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立“气象+网格”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基层网格“一键直达”,优化预警信息的电视、网络、短信、新媒体等无死角发布体系,让预警信息发得出、传得快,让老百姓收得到、用得上。

  三、升级“旅游气象服务端”,变“零散型”为“系统型”。围绕“国际旅游城市”定位,成立“旅游气象服务专班”,制定周年方案,开展“气象+旅游”探索和研究,重点推出特色“花果叶云”观赏期预报、气象指数等服务产品。在节假日、重大活动中组织“气象先锋”前往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开展集现场监测、实时预报、智慧服务一体的专题气象志愿服务。积极挖掘生态资源,全面推进黟县、黄山风景区等旅游地争创“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象公园”“安徽省最佳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候标志品牌。

  四、优化“安全监管服务端”,变“监管者”为“守护者”。设立“防雷安全党员先锋服务窗口”,24小时接受单位、企业、群众防雷安全问答咨询。落实“放管服”要求,实行行政审批全程网办,压缩办理时限20%。联合举办“全市烟花爆炸企业防雷安全知识”等培训3期,党员前往社区、学校、防雷安全重点监管单位化身“防雷安全卫士”,开展典型案例、安全宣传和政策讲解,帮助查找各类防雷安全隐患100余处,全面为企业、单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前期,该局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详实清单,明确打造气象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农业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行动、等15项工作任务。并在汛期气象服务中开展“学党史、践初心、强服务——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增强人民群众气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汪小鹏)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