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实验小学坐落于波光潋滟的濉河东岸,是淮北市最早建团、建队的小学。学校创办于1949年春,原名“人民小学”,校址在文昌宫;1954年秋,更名为“城关第一小学”;1962年7月,改称“濉溪县实验小学”;1971年,迁至濉溪老城西南隅城隍庙旧址;1990年,迁至淮海路现址;2016年,新增南校区和西校区;2017年,西校区独立成校,更名为“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目前,学校共两个校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安徽省特级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骨干教师”15人、市“教坛新星”16人、市“名班主任”3人。
溪县实验小学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谋略”的办学宗旨,以“做好人、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为育人标尺,提出“个人有修养,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的办学愿景,努力构建积极向上、高雅崇实的“实美文化”体系。
润德养正 打造“硕实”乐园
濉溪县实验小学努力实现以“美”的环境熏陶人,以“实”的氛围感染人,以“实美文化”塑造人。环境怡人的翠实园、别具一格的吮知开放书院、以“惟实”“佩实”“博实”“秀实”命名的教学楼,科技馆、图书馆、开放书吧、梦想小舞台、舞蹈室、趣植园和传统文化主题楼梯文化,每一处空间均发挥着育人效应,努力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作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学校自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享受母语》系列丛书。2019年成立“溪韵”读书会,由教师领读团队引领家校共读,整本书阅读、千日诵读、国学四项考级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推进着书香校园建设进程。每年一期的校刊《童真拾趣》、学生书画集《绽放》见证着读书成果。学校师生用智慧和激情,用校徽、校歌、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缔造出一个“硕实”的精神乐园。
努力必将有收获,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安徽省文明校园”、省“先进家长学校”、省“家教名校”、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少先大队两次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求真务实 铸就“臻实”团队
濉溪县实验小学“勤恒实活”的教风,铸就了高素质、严要求、善学习、乐创新的“臻实”育人团队。学校从“做人真实”“工作扎实”“底蕴厚实”“生活朴实”四方面制定标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冀羽、赵剑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赵烨、张奇志、任蕾、杨勇、樊翠华、刘梅、赵曼丽被评为“淮北市优秀教师”;高虎、张亚被评为“安徽省优秀辅导员”,刘周长、王静静、张倩、张艳春等被评为市、县优秀辅导员;谢艳被授予县“十佳班主任”和“第二届感动濉溪教育人物”荣誉称号等,陈飞侠在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荣获省赛一等奖、市赛特等奖。
学校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开展多元教研,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建立校长、教科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组建教研团队助力个人专业能力快速提升,同时带动、辐射全体教师共同成长。通过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论坛、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县教学开放日、“长三角网上结对”“淮北五校联盟”“濉溪县实验小学协作共同体”“一师一优课”等平台,多维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阅读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阶梯阅读书目库,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好书漂流、每周一分享、教育教学成果结集出版、书香教师评选等,激励教师积累和沉淀、探索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作为首批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将信息化工作贯穿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家校合作等方方面面,结合信息技术及学科课题,围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探讨创新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学校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教师设计有学校元素的生日贺卡,评选“最美教师”,让老师参与到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努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博采日新 构建“丰实”德育
濉溪县实验小学秉承“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的育人理念,以“实”为美,依托丰富多彩的主题节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德育课程搭建丰满,育人功能实时呈现。“五育融合,十美并行”生命教育课程,从阅读经典、红色电影、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美育等方面入手,借助微信平台、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课、七色花广播、校本教材逐步推进落实;将24节气与“生存、生活、生命教育”有效融合,开发富有特色的节气文化课程;读书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男孩女孩节、心理健康周等,为学生展示特长及创新成果搭建舞台。少先大队部在校园内外设立实践体验岗,值周中队、实娃志愿宣讲团、红领巾街志愿服务队、红领巾讲解员、花儿养护员,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吉祥物“实娃”源自校风“崇实尚美”,引导学生在“实美文化”的浸润下完成从一颗平凡的小石头到精美玉石的蜕变,成为具有“实”精神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展现“实娃”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建立“十美娃”争章评价体系(最好习惯、最雅言行、最暖孝敬、最诚友爱、最乐读书、最佳书写、最勤环保、最美运动、最靓才艺、最勇创新),通过自评,教师、家长、朋辈多元评价,实时奖励“实娃”贴纸、钥匙扣、公仔、徽章等,每学期表彰“十美娃”,毕业前表彰“最美实娃”并授予奖杯。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德育工作和班级日常管理,自编素质养成手册《小石头记》和“个人成长档案”《实娃幸福成长录》,留下学生六年成长足迹,真正使综合素质评价做到全面、全程,落在实处。此外,戏剧娃、运动娃、国学考级娃、抗疫娃、志愿娃等系列实娃的衍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抓手、新动力,激励学生创先争优,全面发展。
学校于2010年建成少年宫,开设文学社、书法、美术、舞蹈、合唱团、军乐队、足球队、版画、十字绣等“实”文化闲暇课程。“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将社团融入到课后服务课程,采取“走班制、多选择”分层教学,将近百个社团课程“多元化、菜单化”,既强调面向全体,又激励学生个体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闲暇活动需求,为学生社会实践、人生体验、学科兴趣、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焕发办学活力。(通讯员 张奇志 蔡晓铭)
责编: